“放”
即简*放权
降低准入门槛
“管”
即公正监管
促进公平竞争
“服”
即高效服务
营造便利环境
让老百姓在“放管服”改革中
获得实实在在的便利
56岁的龚先生是天津人,由于工作原因长年生活在集宁区,假期时就回天津陪伴家人。年龄增长难以考取驾照成了龚先生的一件心事。随着6月1日10项交管“放管服”改革新措施的落地,龚先生心中的担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据了解,“放管服”10项便民服务措施的5类业务“异地通办”包括小型汽车驾驶证全国“一证通考”、小型汽车驾驶证异地分科目考试、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省内异地申领、车辆转籍信息网上转递、摩托车全国通检和6年免检。
对龚先生来说,“小型汽车驾驶证异地分科目考试”派上了大用场。这样龚先生可以在集宁区报考,小长假回到天津可以接着考其他科目。龚先生详细咨询过民警后,有些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我一定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人,我也终于可以考驾照了,这个*策太好了。”
让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便利
在年推出20项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措施的基础上,今年再次推出的10项改革新措施,能减少驾驶人员往返、减轻驾驶人员的负担。”
闫志刚也是10项交管“放管服”*策的受益者。在*策落地的前一天,闫志刚来到集宁区分局交管大队车辆管理所参加驾驶人审验教育,对10项交管“放管服”进行了详细了解。
对于经常驾驶车辆在各地跑车的闫志刚来说,检驾驶本经常需要从外地赶回来办,耗时不说,还大大增加了花销。闫志刚说:“现在靠身份证能在全国各地检驾驶本真的是太方便了,为驾驶者省时省力。还有开通交管语音服务热线的这个功能也能为驾驶人解答很多疑问,*策越来越人性化了。”
据了解,5项服务“便捷快办”包括简化机动车抵押登记手续、扩大使用原号牌号码范围、汽车销售企业代发临时行驶车号牌、车辆购置税信息联网、开通交管语音服务热线。
改革深入到毛细血管,意味着更多获得感和改革红利。
截止到年底,全区盟市、旗县(区)审批服务事项50%以上实现网上办,50%以上实现马上办、就近办,70%以上实现一次办,全面取消没有法律规定的证明材料,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材料减少30%以上。到年底,盟市和旗县(区)审批服务事项85%以上实现网上办,80%以上实现马上办、就近办,90%以上实现一次办,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材料减少60%以上……《内蒙古自治区公安机关进一步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工作方案》的制定下发,相继落地了一大批有力度、有分量、有特色的改革举措。92项改革任务,逐项制定推进路线图、进度时间表,确保每项任务有目标、有路径、有措施、有时限、有可检验的成果。明确了谁牵头、谁负责,充分显示出内蒙古公安把“放管服”改革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推进的责任担当与攻坚劲头。
把不该管的事交出去,把该管的事管好,该服务的服务到位,内蒙古公安持续释放多重改革红利。
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公安局朝克乌拉派出所打造“牧民之家”服务模式,探索新型牧区警务实现方式,走出了一条牧区“放管服”改革新思路。
“牧民之家”服务模式重点是服务牧民,集合户籍业务代办、受困人员求助、法律咨询服务、治安纠纷调解四大功能,倡导“暖心警务”,向牧民承诺随时联系得上,随时进得来,随时留得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
公安部门“放管服”改革只是内蒙古实现“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内蒙古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权力“瘦身”加速*府职能转变。简*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益处不断显现。在内蒙古许多地方,“盖不完的公章”、“走不完的流程”已经成为过去时,“互联网+*务服务”、网上办事大厅等优化服务的举措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不断萌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满足着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社会发展的红利。
据了解,年,自治区着力解决行*审批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时间长、环节多、材料多、收费多、制约多“一长四多”问题,制定出台了《行*审批制度改革基础清单编制规范》等4个地方标准,全面推行行*权力事项标准化,继续简化优化各领域审批流程。
梳理确认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三级行*权力事项,编制完成了《盟市级行*权力事项通用清单》和《旗县级行*权力事项通用清单》,涉及行*权力项,重新公布三级*府权责清单,实现了行*权力“三级五同”,有效解决了行*权力名称不统一、内容不一致、办事随意性大等问题。
“放”的减法提高效率,“服”的乘法惠及群众。自治区持续深入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在公布行*许可证明事项清单基础上,进一步将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服务证明事项纳入清理范围,共清理出项证明事项,依照程序予以分类处理。切实规范“多证合一”改革,在全区统一推行“32证合一”,全面实施了“证照分离”改革。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构建了全区统一的“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平台,有效维护市场公平与秩序。
此外,内蒙古还聚力攻坚网上*务大厅,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重点围绕“一窗受理”、自建系统对接、“一号申办”、在线打证等任务,完善提升*务服务平台功能,提高*务服务网上服务能力。按“应上尽上”要求,将所有行*审批事项和主要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转移到网上运行,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便捷化服务。
年,自治区本级、盟市、旗县(市、区)共梳理“马上办”事项项,“网上办”事项项,“就近办”事项项,“一次办”事项项,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内蒙古行*审批制度改革也取得了明显成效。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府先后公布了权责清单、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等“八张清单”,在此基础上,又制定出台了《行*审批制度改革基础清单编制规范》等四个地方标准,巩固了内蒙古行*审批制度改革成果。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内蒙古不断把“放管服”改革推向纵深,坚持改革与法治辩证统一,坚持放管并重、放管结合,着力解决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影响干事创业的“痛点”和市场监管的“盲点”,不断优化办事创业和营商环境,切实增强*府治理能力和公信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府。(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静超李卓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