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赛罕区金河镇的西南方有一个花海环绕、村容整洁的美丽村庄,这里将美丽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完美结合,是集“自治区级环境创模达标村”“自治区基层*组织示范点”和“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于一身的文明富裕村——曙光村。近些年,曙光村的“曙光”不仅照亮了本村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子向前迈进一步。
时间回到过去,曙光村没有水、电、井,是一个靠天吃饭、靠骡马耕种,出了名的穷村子。彼时村里的主要种植农作物是向日葵,它也是村民唯一的经济作物,如果旱天收成不好,卖不上好价钱,村民们的生活就会越发拮据。而水质浑浊不清、房屋漏风漏雨、道路泥泞不堪等问题更是给村民们的生活蒙上了一层“灰”。
曾经村民的旧房
现在村民的新房
怎样才能让村民富起来,怎样才能把村民的生活变的更好呢?年,村两委干部考察和分析当时的市场,依托当地乳品企业的奶源需求,结合现种植的玉米可解决饲草料的优势,村委会决定带领村民发展奶牛养殖。经过前期耐心的开导,村民打消了不敢尝试的顾虑,奶牛养殖的数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零散养殖到渐成规模的变化,更多村民尝到了养殖奶牛致富的甜头,都加入到了这一队伍。通过发展养殖业,部分村民盖起了新房子,还买了小轿车,彻彻底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年,曙光村还打了自来水井,水源充足且水质好,实现了全天24小时供水;年,全村道路全部硬化,雨天泥泞的道路一去不复返。“年,高二忠书记一上任,就着手解决全村用水用电的问题。我们通过打井解决了村子旱地的问题,地里的收成也从以前的一亩几百斤达到了一亩几千斤。之后又根据国家的*策给我家办了失地农民保险,现在我家两个老人每个月都能领多元,保障了家里老人的生活。”村民索喜柱感慨地诉说着如今生活的变化。
年,曙光村开始发展蔬菜大棚种植,经过了几年的发展,瓜果蔬菜种植逐渐成为曙光村的主导产业。如今,依托大棚优势,曙光村又打造了蒙苗育苗基地,形成了“种—养—产—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目前,蒙苗育苗基地所培育的种苗辐射呼市周边所有村镇以及锡林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等地。仅年生产种苗量达万株,年销售额万元左右。
如今,在现代农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基础上,曙光村又开始打造电商产业平台,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
上午九点,家住曙光村的村民李志英准时来到正北方云仓电商企业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熟练地操作着电脑,整理着新一天的订单。而在两年前刚刚来这里打工时,她连电脑都不会使用。从办公室走进打包车间,分货、装箱、打包、贴快递单……每一道工序都井井有条,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来自曙光村和周边村子的村民,她们中大多数人都是没有经济来源的家庭妇女,如今每月的工资都能达到—元。
“我家以前主要就靠种大棚来赚钱,年收入只有两三万,如今来到正北方云仓打工,离家又近,既不影响照顾孩子又能贴补家用,现在年收入能达到六七万。不仅生活条件变好了,也实现了我自己的个人价值,日子也变得更有盼头了。”提到现如今的生活,村民李志英笑得合不拢嘴。
给村民们提供就近就业岗位的正北方云仓电商平台是年轻*员高宇与他的两位同学,在曙光村*支部的引领下,他们辞去了待遇丰厚的工作返乡创业。“我们公司之前主要的经营范围是仓储与打包发货,去年尝试了在电商平台上帮助七圪台村售卖西红柿,每日销售量大约是斤。接下来想要通过现在比较流行的直播带货的方式,先把供应链做起来,之后将曙光村和周边村子的特色蔬菜、优质水果进一步推广出去。”正北方云仓负责人张青向记者介绍。
从发展奶牛养殖业到依托大棚优势打造蒙苗育苗基地,再到引进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曙光村始终跟着“潮流”走在发展最前沿,带领村民奔小康。
“以往我们都是引进新的优良农作物品种,现在是要引进新的产业,引进更多的人才,继续遵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方针,利用我村现有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提高村民们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曙光村*支部书记高二忠对曙光村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赛罕融媒记者:李琛瑶尹艺璇
原标题:《走进乡村看小康
跟着“潮流”走的曙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