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深化实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打造更加亲民、便民、利民的检察工作,锡林浩特市人民检察院推出十项便民利民举措。
1.做优刑事检察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充分发挥刑事检察主导作用,深入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落实,在“应用尽用”的基础上,多维度提升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质效,将认罪认罚与刑事和解程序衔接,把认罪与认赔及是否赔偿到位结合起来,在量刑建议中充分体现从宽处罚,减少社会对抗、修复社会关系、提高诉讼效率与效果,实现法理情的统一。
2.关爱未成年成长
发挥职能优势,不断提升未成年保护工作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实现对未成年被害人保护和救助的无缝衔接。通过一次性开展权利告知、询问调查、检查鉴定、心理抚慰和综合救助“一条龙”帮扶服务,尽量避免对未成年被害人反复询问造成二次伤害。注重对涉及未成年犯罪案件的分析和总结,向社会提供预防经验,提高社会预防意识。
3.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认真落实自治区检察院印发的《关于依法保障和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五条措施》,加强涉企行*非诉执行监督,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落实“六稳”“六保”*策,抽调专人成立办案组评查院涉企执行案件,把检察机关各项护企行动转化为服务企业发展的工作实效。
4.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开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由专人负责办理案件,健全与法院、公安、环保等部门的衔接机制,形成打击合力;加大公益诉讼办案力度,充分发挥诉前程序及“两法”衔接平台作用,及时监督纠正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
5.坚持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
开展专项未成年公益诉讼工作,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学校周边的超市、小商店进行联合执法检查,保护未成年“舌尖上”的安全。
6.推行检察“一站式”服务
加强“检察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视频接访平台、举报电话受理平台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主动适应矛盾变化,积极作为,全面落实群众信访“七日内程序回复、三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制度,在检察服务大厅内配置饮水设备、法律宣传资料等便民服务设施。完善联合接访和答复信访人制度,做好释法说理工作,以热情接访、文明接访暖民心,营造温馨和谐的便民利民接访环境。
7.全面推开检察环节公开听证
对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拟不批捕不起诉案件、刑事申诉案件、民事行*检察案件、公益诉讼案件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案件处理等方面存在较大争议或者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坚持“能听证、尽听证”原则,充分发挥听证员作用,规范听证程序,认真听取意见,努力向社会传递公平正义信号。
8.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开展法治进机关、进企业、进农牧区、进学校活动、开设法律讲堂、定期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供法律服务。开展检察开放日、座谈会等活动,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协委员和人民群众参观、视察检察机关工作场所、了解检察工作职责。充分发挥门户网站、客户端和新闻媒体等网络平台作用,不断创新宣传渠道,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开通案件信息公开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