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博物馆自年8月16日起实施实名参观制度,请广大观众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到领票窗口领取门票,凭票参观。未成年人需在监护人陪同下入馆参观。
△博物馆全景图
锡林郭勒盟拥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也是蒙元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锡林郭勒盟博物馆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以《蒙元帝国》为主题陈列,以《北魏镇将家族大墓》为专题陈列,反映锡林郭勒地区民族文化的悠远历史。博物馆展览内容共分三层13个展厅。一层展览由《北魏镇将家族大墓》和《蒙元帝国》两个陈列主题组成。二层为《草原风韵》陈列主题。三层为《锡林郭勒通史》陈列。主要通过文物、图片以及多媒体等形式向广大观众展示蒙古族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
△《北魏镇将家族大墓》展厅
△《蒙元帝国—宏图伟业》展厅
△《草原风韵—莽原缩影》展厅
△《远古记忆》互动展区
年10月,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对我国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调查登记,并建立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和数据库,从而实现全国文物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动态管理。年,锡林郭勒盟成立全盟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同年7月,开始对锡盟的文物进行拍摄、测量、录入等工作,详细准确地将每件文物的信息记录下来。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专家组对我盟的一普工作进行检查,大部分录入工作通过审核。同年8月,锡盟博物馆的一普录入内容基本完成,顺利提交到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并通过审查。此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全盟共普查登记文物收藏单位33家,采集文物标本资料共计件(套),拍摄文物照片张。其中,锡盟博物馆共采集录入文物件(套),并于年3月底基本完成文物建档成册工作。通过近三年深入细致的普查,切实提高全盟文物保护、管理、利用工作水平,健全文物登录制度,进一步促进我盟文物资源整合利用,丰富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给文物标上了“身份证”。
△年5月,举办“古代文明的不朽印记——锡林郭勒草原岩画展”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展示人类文明、促进文化交流、提高公众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锡盟博物馆于年8月正式免费对外开放,年均接待观众70余万人次,已成为宣传锡林郭勒盟的重要文化窗口。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锡林郭勒日报》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