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阅读需5分钟
holdon!!!
小编这里有个超惊喜消息——
福布斯中国12月6日发布了最新的
“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单
呼和浩特榜上有名
00:35福布斯中国最新一期封面
小编一听福布斯这个名字
就觉得十分的高大上啊~
事实上这也的确是一个重磅的
权威榜单
下面小编就来仔细说一说
福布斯中国
自年开始推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旨在通过人才指数、城市规模指数、消费力指数、客运指数、货运指数、私营经济活力指数、经营成本指数、创新指数这八项指标,从不同维度进行全方位考量,寻找适合商业发展与人们高品质生活的城市。
据悉,“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研究对象为中国大陆数百个城市,其中上榜城市个。
呼和浩特的发展令人惊喜
未来呼和浩特将迎来全面大爆发
敬请期待!
呼和浩特规划建设高铁西站、呼和浩特新机场力争年开工…
12月4日,“呼和浩特改革开放40年系列发布”——城市建设管理新闻发布会召开。改革开放40年来,呼和浩特市民航、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均取得重大突破,首府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新机场规划建设提升民航事业
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始建于年,年旅客吞吐量仅有1.6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吨,通达城市只有北京和锡林浩特两个。经过40年的发展,年底,白塔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0万,成为全国第32家“千万级”机场。全年通航城市达到86个,开通航线条,其中国内航线条、国外及地区航线9条。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分别增长了倍和倍。
▲呼和浩特新机场效果图
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白塔机场的条件及运能已不能满足呼和浩特市航空运输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年1月,自治区*委、*府研究决定迁建呼和浩特白塔机场。新机场于年10月获得中国民航局选址意见的批准;年7月获得国务院、中央军委的立项批复。呼和浩特新机场定位为国内重要的干线机场、一类航空口岸、首都机场的主备降机场、国内重要的区域枢纽机场,是我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新机场按照满足年旅客吞吐量可达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可达32万吨、飞机起降24.6万架次设计。目前,机场迁建的各项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力争年开工建设。
高铁建设拉近草原与其他地域距离
改革开放初期,呼和浩特市铁路营业线只有1条京包铁路,客运量万人次、运量约82万吨,通行能力仅99公里。年底,呼和浩特市铁路运量达.8万吨,客运量达.8万人次,通行能力达到.8公里,营业线增加到5条。
▲资料图
为不断增强铁路运输能力,呼和浩特市积极加大快速、高速铁路建设。年8月,京包客专呼和浩特一集宁段售票通车,实现了自治区首条高速铁路建成通车的目标。年12月,呼准鄂铁路全线通车。年底京包客专集宁一张家口段与京张客专将同步开通,届时、京包客专全线贯通,呼和浩特市进北京时间可以短在3小时以内。根据市委、市*府《关于推动西部城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规划建设呼和浩特高铁西站,规划建设呼朔太高铁、推进呼和浩特尽早进入全国高铁网。
轨道交通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年,市委、市*府决定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首府地铁梦照进现实。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于年正式批准,线网规划由5条线构成,总规模.9公里。首轮轨道交通建设规于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批复,成为全国第39个获批的轨道交通城市。
呼和浩特轨道交通1、2号线一期工程分别于年4月和8月先后开工建设。目前建设顺利推进,1号线一期工程完成车站主体结构总量的99%,盾构区间全线洞通;2号线一期工程完成车站主体结构总量的87%,盾构区间完成总量的59%。1号线一期工程将于年年底通车试运营,2号线一期工程年6月通车试运营。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充分考虑西部城区、和林格尔新区和新机场规划建设等情况,科学合理推动第二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报审工作,优化轨道交通线网布局,早日为首府市民提供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绿色环保的轨道交通服务,不断提升首府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有种美好叫做“呼和浩特式幸福”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40年的砥砺前行,埋头奋进,呼和浩特城市环境发生了巨变!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华丽升级、人民群众幸福感、尊严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十大幸福宜居城市”等称号。
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有新突破
改革开放的40年,呼和浩特城市管理经历了从体制不顺、粗放式低水平管理到综合执法、精细化高效能管理的转折和过渡。特别是进入“十二五”期间,城市经济发展和建设进入了快速提升期,城市管理也进入科学管理、创新管理的全新阶段。
年,呼和浩特市积极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整合了市*公用设施运行、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公共空间秩序、违法建设、环境保护、交通、应急和小区环境秩序管理等方面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城市管理事权由过去的67项增加到项,初步实现了城市综合执法一体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环卫作业市场化、监督管理数字化和执法巡护网格化。构建了大部门制管理和综合执法格局,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执法体制改革的城市,并形成样板经验在全国推广。
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新提升
40年来,呼和浩特市紧紧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积极推进城乡管理“一体化”管理,将个城中村、城边村纳入城市管理标准实施一体化管理。将建成区平方公里划分为个单元网格,严格落实“城区一体、中队包块、队员包段”的网格化巡护管理新机制,实现了城市管理全覆盖、无缝隙。
环卫作业车辆从台增加到台,有10家市场化环卫作业企业参与高标准机械化清扫保洁作业,城区道路机扫覆盖率由43%提高到80%以上。同时,形成了“路长“、“楼长”、“四包”、“五有七见”等一系列先进管理经验和做法;建立智慧化城市管理机制。利用智慧化城市管理指挥平台、城管热线,市长热线,对城市管理实施全方位智慧化监管和绩效考评,从年至今,就收集各类城市管理信息96万余件,处置率达到95%。
城市环境面貌有新改变
从去年起,呼和浩特开展了有史以来重视程度最高、整治范围最广、整治要素最全、整治力度最大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涉及“厕所革命”、环境卫生、市容市貌、老旧小区、餐厨垃圾、园林绿化、城中村综合整治等41项内容,涵盖了涉及市民生活宜居的大情小事,触角延伸到市民的家门和身边。
年至今,共清理各类积存垃圾余万吨;清理取缔“六乱”问题39.4万余处,责令整改“五小”行业多家;提标改造老旧小区个,个无物业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施划停车位14.8万个,整治乱停乱放机动车4万余辆,实现了车辆有序停放;新建公园游园绿地多处;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天,已跻身全国最好城市之列。这些数字的背后处处彰显了“城市管理用心,百姓生活舒心”的城市管理新风貌。
公共服务设施有新改善
年以来,呼和浩特公共卫生间从年的座增加到现在的座,特别是建成的“青城驿站”已成为全国公厕革命的典范和样本。30辆餐厨垃圾收运车辆对全市主城区企事业单位和餐饮企业餐厨垃圾进行全天候收集,日收运量达到吨,基本做到了主城区全覆盖,保障了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已有45个小区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垃圾转运站从座增加到座;全市已建成日处理0吨的垃圾处理厂2座,日处理能力为吨的生活垃圾填埋垃圾场1座,年处理量由7年的吨,提升至年的.88吨;建成渣土消纳场2座,医疗废弃物处置场1座,将城郊结合部过去遗留的8座建筑垃圾堆积场改造为城市山体公园,为市民健身、休闲提供了便利。
服务民生工作有新成效
谁说城市管理者和流动摊贩就是一对“天敌”?在呼和浩特,城市管理者着力为民排忧解难,有效化解了城市管理中出现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他们实施的“流动摊点便民置业工程”,规划建设便民市场处,安置流动商贩余户,初步形成了“15分钟便民服务圈”;施划免费停车泊位000余个,建设公共自行车交通站点处,投放公共自行车10辆,解决了市民“最后一公里”问题;实施“明厨亮灶”工程,1.2万家餐饮企业实施了改造,着力打造“食安首府”。
改革开放40年来,呼和浩特城镇体系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城市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经过呼和浩特几代人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奋斗,已将中国正北方一仅有9平方公里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为如今建成区平方公里的宏伟壮丽的现代化草原都市。有一种美好,叫做“呼和浩特式幸福”!
城市面貌不断更新,人民幸福感不断增长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改革开放已40年。这40年中,呼和浩特这座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城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一个人口不足50万人的小城市发展到现在人口万以上的大城市,城市各项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面貌不断更新,人民幸福感不断增长。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之初,年10月国务院第一次批复了呼和浩特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控制建设用地65平方公里。年6月国务院第二次批复了呼和浩特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增加到平方公里。
年11月,国务院第三次批复了呼和浩特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增加到平方公里。在“北控、东优、南拓、西联”方针的指导下,城区北部大青山生态建设效果显著,东部水源地实现有效管控,南部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已破茧而出,西部城区一体化蓄势待发。
城市颜值不断提升
进入21世纪,特别是*的十八大以来,呼和浩特市加强了名城保护工作,先后划定塞上老街、大召历史文化街区、席力图召—大盛魁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城区北部的公主府历史文化街区。依托历史街区形成的通顺大巷休闲街、大盛魁烧卖一条街,成为青城市民和外来游客的休闲好去处。年呼和浩特市又规划了48处历史建筑,与城区内现有的文物单位,共同给城市保留了一些值得记忆的永恒建筑。
呼和浩特市9年全面启动城市设计工作,先后完成了成吉思汗大街、新华大街、通道路、呼伦路、锡林路等主要干道两侧的城市设计工作。城市街景整治工作随之全面启动,沿街楼体亮化、牌匾改造,使整个城市焕然一新。绿意盎然的大青山前坡,碧波荡漾的滨河公园,宽窄不等、大小不一的区片绿地,已成为呼和浩特市民休闲活动的场所。
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截至年年底,呼和浩特市共建成市*道路条,包含快速路2条,主干路46条,次干路条,支路条;城市桥梁、通道总数座,其中互通式立交桥9座,跨河桥51座,立交桥18座,公铁立交桥17座,下穿通道2座,人行天桥53座,地下人行通道10座。实现了建成区“八横八纵”主干道路网建设,实现了建成区道路与二环快速路互联互通建设。
呼和浩特本着打造“宜居宜业现代化城市”的先进理念,按照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指导思想,正在构建“市内大循环、外围大辐射、区域大联通”的现代化、立体式综合交通网络。目前在建的大型市*项目有地铁1,2号线以及三环路、哲里木路、金海路、金盛路和巴彦路等道路改造提升工程,计划年年底建成通车。
民生设施不断便民为民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将市民供热、供气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全面推进“气化呼和浩特”工程,拆并整合和燃气化改造分散燃煤锅炉,城区集中供热率达到83.4%;大力推广普及清洁能源,燃气普及率达到96.82%,跻身全国天然气利用水平较高城市。
截至年底,呼和浩特市总供热面积为万平方米,其中热电联产、天然气锅炉以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供热面积为万平方米,占总供热面积的60%。
截至年底,呼和浩特市天然气总用气量.21万立方米。目前,呼和浩特市正在加快利用陕京四线通过呼和浩特的分输阀室建设天然气门站,将天然气引进实现呼和浩特市第二气源;同时尽快建立应急燃气LNG储备调峰站,保障燃气市场用气安全稳定。
呼和浩特是一座充满希望的城市
这里有机遇和挑战!
呼和浩特的崛起已成定数
愿她越来越好!
生活在呼和浩特
真是太幸福了!!
每一个呼和浩特人都为它感到骄傲
而它,也终会成为我们期待的模样!
加油吧!呼和浩特!
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
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